0%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一)日记

读书笔记序

疫情被隔离在屋里,虽工作仍然阶段性的有些繁重,但是确实有些孤独,也有些空虚,便寻思着拿起桌上尚未开封的书看看,以慰藉精神上的空虚,打开的第一本就是便是《曾国藩传》。

俗话说“开卷有益”,确系如此,打开这本书,却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古人说“以史明志”,回头想想确实如此,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虽然年代不一,社会制度不一,发展的水平不一,很多的逻辑、道理却是通识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老祖宗也是绞尽脑汁,为我们提出了很多办法。可我发现,可怕的问题就在,从理工科一路学上来,竟对历史了解可以无知到这个地步。

这个读书笔记其实是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兴起写的,总体的想法就是温故而知新。所以对整个结构也是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重点也主要是从曾国藩教我做人做事的角度,历史种种,没有能力驾驭。初步考虑了一些准备按照以下十个感触最深的着手写一点:

  • (一)日记
  • (二)”尚拙”与”尚巧”
  • (三)“挺”字精神
  • (四)“反思”习惯
  • (五)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 (六)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 (七)功大不喜,过小必究
  • (八)试验精神,开放态度
  • (九)抓主要矛盾
  • (十)人才培养

    日记

    看完这本书,感叹的是,几乎曾大人和他的幕僚、好友都有日记的习惯,曾大人更是将这个习惯坚持到了终老,临死的头一天还有记录,这是给后世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其实初看,自己还有一些自鸣得意,觉得自己已经坚持了十年了,然而除了写了很多字,回顾看故事,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曾大人做日记也经历了一个过程,那么接下来就从黄金圈原则来理解一下。

Why——为什么记日记?

书中提到,曾大人早起做的日记,大抵有三个问题:

  1. 不连贯,无法坚持,会被其他的事情打断;
  2. 将日记记成流水账,敷衍了事;
  3. 在日记中给自己提的要求,并不能做到,计划与实践相距甚远。

初看到这三点总结,几乎感觉是在说自己,翻看自己十年的日记,虽然恍如隔日,确实如上面三点所说,工作忙碌、贪玩、偷懒等等原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中断。自己的日记里面也经常会出现“今天啥事没干”这种敷衍的句子。以及,有时候痛定思痛,决定痛改前非却在后面的日记中不断打脸的记录。

所以为什么写日记?难道就是为了记流水?晚晴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给了曾大人和我们一个答案,日记的最主要的作用是“反省自己”。

What——日记要记些什么?

那么为了达到“反省自己”的目的,日记要记录些什么呢?

文中有曰倭仁的日记记录内容:

“又言近时河南倭艮峰仁前辈用工最笃实,每日自朝至寝,一言一动,坐作饮食,皆有札记。或心有私欲不克,外有不及检着皆记出。”

“每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三月则订一本。自乙未年起,今三十本矣。”

所以按照理学大师的做法,从早到晚,一言一行,行动吃饭都有记录,而且只要有自己克制不住私欲了,或者对外有做事情不合适的,一个杂念,一句失语都会自省记录。

要求不可谓不高,但回头想想,也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真正的让人成长。

How——如何让日记更好的提升自己?

按照上面的思路下来,立意高远,以日记作为修炼自己的一种方式,那么对待他的态度和方法就不一样了,总体来说与以下几个要点:

重视

要把日记作为生活中的一个大事去做,要对日记有诚敬的心态。古人的做法是,用正楷字写日记。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大家大多习惯用电子记录吧,那么对于文字与记录载体,也应该更加重视。可以尝试用实体的本子,这样更有仪式感,如不行,可以借用任何笔记软件,微博,朋友圈等等,贵在内容与坚持。

思考

其实我自己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日记如果只是流水账,没有意义。可是文中醍醐灌顶的告诉我,一言一行一思等等都可以作为日记的一部分,而且是必要部分,想起之前自己折腾的“一天一个关键词”,其实也应该是日记的一部分。而且只有当天对当天的事情的记忆是最清晰,务必要把自己的反思记录下来。

总体来说,日记就是对自己一天的一个复盘总结。

监督

文中提到,曾大人按照倭仁的建议,将日记给朋友们传阅,就像是大家把对自己的自省发在朋友圈一样。因为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极限的,自己监督自己都是有盲点的,将“自律”变为“他律”,更有助于实现自己的蜕变。

自以为这一点可能是最难做到的,自省的足够深刻,必然会向大家暴露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缺点和毛病,许多当然是你自己都不想让大家知道的,公开暴露在网上可能并不合适。私以为在互联网过于盛行的今天,将自省日记给三两挚友(此处说的挚友,当然是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朋友)看看,可具备执行性。

草草的记录了第一篇,同样作为自己监督的方式,在自己的博客上挂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