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三)“挺”字精神

恒与熬

曾国藩在离职做圣人之后,发现许多外在的毛病是好改的,比如抽烟(当然,依旧很难),然而许多根深蒂固的缺点和毛病,通过一时半会的“猛火煮”,不会彻底改掉,只能用一生的时间“慢火温”,才可能慢慢化解。因此他推崇的品质是“有恒”。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生一无所成。

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

要做到有恒,确实很不容易,曾大人也跟许多人一样,也有熬不下去的时候,而遇到这个时候,他的做法就是:以强悍的蛮劲打通此关。从他的日记看出,曾大人一生都在自我磨砺,每天都在反省。直到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写到:

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其实讲到这一块,我想起了之前指环王里面的一句台词:

Folk in those stories had lots of chances of turning back, only they didn’t. They kept going… because they were holding on to something.——The Lord Of The Rings

大抵古今中外,成功的路径和它背后的基础逻辑都是一致的,都是恒,坚持不懈,都是熬,在想退缩的时候熬住。

“挺”住建立湘军

也许大家知道湘军善战,为平定太平天国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初期打造“湘军”却是曾大人一步步“挺”过来的。曾大人本为官场受挫,回去守孝而出,皇帝要求其兴办“团练”,也就是地方的小民兵,作为地方自保的一股不正规的军事力量,抗衡太平天国。

然而,曾大人知道,正规军已经腐败透了,只有自己抓起军队的建设,给大清朝带来一股清流和希望。因此以“团练”之名,创办湘军。目标是打造一直有战斗力的队伍,他从选人,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练兵要求,武器装备等等方面综合考虑推进。

然而,问题来了,第一,没钱,团练是地方军力,钱不够;第二,没实权,早起的曾大人并不为地方官员认可,许多工作受阻;第三,皇帝瞎指挥;第四,是内忧外患。

为保证湘军的战斗力,为造船、购炮和练兵争取时间,力争首战告捷(实际上是因为信息不准,经验欠缺,曾大人首战惨败,险些自杀)。他一直顶着皇帝的压力,拖着皇帝的指示,也不敢响应挚友、恩师的求助请求,以至于两位兵败自杀,庐州、武昌两个省会沦陷。

看到这里的时候,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我都感觉这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湘军整个建立之路都是无比的艰难。就是靠着一步步“挺”下来了,造就了其后来的辉煌。

“挺”字精神

曾大人后来说,如果有时间他要写一本“挺”经,所谓“挺”,就是指在危机时刻,能坚持住。对于这样的“挺“字精神,就是”竖起骨头,竭力撑持“。他做了一副联语,作为”挺“字注脚: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困难重重,谁都会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因为一般这样的想法太正常了,这么难,其他人也办不到吧,算了。

想到我们攻坚市场,研究技术,多少行百里而半九十的,慢慢在打退堂鼓的时候,想想一个字吧——“挺!”